糖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大全电视剧:糖心logo官方网站视频-律师刘沫含援藏援疆五年: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法治带头人

频道:热点 日期: 浏览:1

五年里,律师刘沫含连续在民族地区开展普法、志愿服务活动,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法治带头人。

7月8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新征程上的奋斗者”中外记者见面会,五位来自司法行政领域的代表围绕“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”展开交流。

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沫含(徐想 摄)

刘沫含是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党员律师。2019年7月,她报名参加了司法部“援藏律师服务团”,前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公益法律服务。三年援藏工作结束后,刘沫含又报名参加了“1+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,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,继续开展了两年志愿服务。

“五年间,从雪域高原到伊犁河谷,我累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,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,代写法律文书1000余份,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。”刘沫含说,援藏援疆期间,她累计为各族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。

在服务西部法治建设实践中,刘沫含通过制作汉藏、汉哈双语普法手册,将专业的法律条文说成群众能听懂的“家常话”。此外,还通过开展普法讲座,在当地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法治带头人。

“有一位维吾尔族大叔经常听我的法治课,后来他主动帮助邻居调解一些纠纷。通过‘传帮带’,现在他不仅能处理一些简单的法律问题,还成为了收集民意的‘法治信息员’。”刘沫含觉得,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律师扎根基层,“通过一件件案件办理、一次次普法宣传,让法治信仰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。”

这是人民律师的使命。在刘沫含看来,法治阳光不应因地域偏远而暗淡,“当我们看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特别是农牧民、残疾人等群体面临‘找法难’的困境时,我常想,律师的价值应该不仅体现在法庭之上,更在于让法律服务走进千家万户。”

谈及法律公益服务的收获,刘沫含感受到了“被需要”的价值感。“在西藏海拔4500米的帐篷里,在新疆的田间地头,当我们看到群众因为得到我们的法律援助愁容舒展时,当我们帮农民工索要工资时,当我们帮农牧民守住草场时,当我们帮助残疾人守护权益时,我就在想,法治的温度足以穿越语言的障碍和地域的距离。”她补充说,这五年间,通过5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、4000余人次的法律咨询,让其能用群众的语言去帮忙解读正式的法律条文,“通过普法宣讲,让书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群众解忧的钥匙,也使边疆地区群众的心中升腾起法治信仰”。